2015年春期學前班論文
淺談幼兒安全教育的開展
游天群
摘要:幼兒安全教育,不僅關系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還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本文就加強幼兒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幼兒活動環境的安全教育;強化教師對幼兒安全的認識與指導;家園合力安全教育這幾個方面對幼兒安全教育的開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幼兒 安全教育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大部分在3-6歲,缺乏知識經驗和和獨立行動能力,但又活潑好動、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對接觸到的危險事物常常意識不到其危險性,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是集體教養機構,不像幼兒在家中可以一對一,甚至幾對一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和保護,幼兒園教師少,孩子多,特別是我們幼兒園大班額現象,一個教師要面對許多幼兒,如果沒有人身安全的保證,其他的保證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體現出對幼兒安全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我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據這些年與幼兒相處的經驗,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對幼兒安全教育開展的看法。
- 加強幼兒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
"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表面,或讓小朋友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 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夠,安全教育中往往對實踐層面的操作不夠重視,表現為說教較多,幼兒學習興趣不高。一旦事情發生,幼兒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幼兒日?;顒舆M行安全教育。
(一)、利用談話活動教育幼兒避開危險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水、火、電這些對幼兒而言都十分危險,在平常的活動中就告訴幼兒不玩火,不要在離水邊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電插頭和插座,不能擺弄電器;下雨時避免遭受雷擊,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曠的高地上行走。不能互射彈弓;不爬樹;不從高處往下跳;不亂往嘴里放東西,以免中毒。如:"怎樣喝水?"我倒了一杯熱水,請幼兒說一說。在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鄭人川說:"杯里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余安妮說:"用手摸摸杯子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黃語琪說:"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
(二)、通過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讓幼兒了解更多的安全規則,為幼兒準備一些像畫有"熱水、藥、食品、玩具"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如:幼兒不能自行離園,也不能隨便到其他班去;上下樓梯要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不擠,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里;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還可以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認識更多的安全規則,如交通規則、游戲規則等,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
(三)、利用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讓幼兒認識潛在的危險和可能的傷害。幼兒知識經驗不足,常常意識不到周圍存在的危險。通過一些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可能遇到的危險和傷害,讓他們了解在家庭、幼兒園、社會公共場所存在著潛在的危險,使他們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什么危險,怎樣做能避免危險的發生或者減少危險。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安全意識。如:通過"我來設計安全標志"這一活動,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源沒開關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在活動區安全角,擺上了救護車、救火車、警車、固定電話、手機模型等;貼上了安全圖、110、120、119標記。
(四)、通過"講故事"提高幼兒的安全認知能力安全教育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通過講故事"小明走丟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媽媽走失了怎么辦?"、"當心壞人"等活動內容,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不輕信陌生人的話,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教育幼兒單獨在家時不自己動手反鎖門,不隨意開門,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后再來",不給陌生人開門。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學習安全自救的方法,又讓幼兒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使自己安全。又如通過"小手講衛生"這一故事不僅讓幼兒掌握了洗手的正確方法而且告訴了幼兒洗手能預防疾病。
總之,通過對幼兒有意識的日常安全教育,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自身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 強化教師安全意識,加強教師安全指導。
幼兒園個別教師為了避免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兒的活動,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缺乏積極主動的措施。常有這種現象,一旦幼兒園某個班出事,流血縫針或是扭傷骨折,園內老師便長時間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們不可能因為安全問題取消幼兒的正?;顒?、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標準。教師也不可心存"少活動、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兒進行所謂的危險的戶外體育活動,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蕩秋千"等;在手工、計算等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只貼不剪,束縛孩子的手腳和大腦,……這樣做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安全問題,而且還剝奪了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能為了安全而"因噎廢食",而應辯證地處理好安全與活動的關系,加強教師在各項活動的安全提醒、指導和幫助,從消極防范轉為積極防范。
(一)、教師一定要樹立"與其事后處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識。
據調查發現,幼兒意外事故多發生在教師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識情況下。因此,我們工作中,而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緊繃"安全"這根弦,時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同時,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學習有關生命的知識,學會珍惜生命。比如,讓幼兒明白在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來往的車輛可能會傷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時要緊跟成人,萬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貨員阿姨、門衛叔叔求助;知道要保護動物,但不過分玩逗小動物以及要遠離對人有傷害的動物等。在活動時要加強對幼兒的監護,比如,對于幼兒在洗手、上廁所等環境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保護的職責,盡可能地避免危險的發生。在許多活動環節中,教師應緊跟在多數幼兒旁,兩位教師應分別照顧不定地點的幼兒。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站在一個勢力范圍比較開闊的地方,將所有幼兒收在視力范圍之內,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教師要隨機利用語言進行提醒與幫助,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安全行為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隨機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活動前提醒幼兒、活動中對幼兒進的隨機的指導與幫助、活動后進行必要的檢查等,以經常性的提醒、指導、幫助,來促使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安全行為和好的安全習慣。例如畫畫時頭太低,玩沙時把沙向上揚起等,這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的利用語言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提醒與指導,尤其是在看到幼兒在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興奮、追打、手拿危險品的行為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制止,不僅能確保幼兒安全,而且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為和習慣。
四、家園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和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對幼兒的安全沒有足夠重視,家長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例如:家中物品隨便擺放,讓幼兒能夠觸摸到并隨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機放在茶幾上,非常容易讓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災。有的家里藥品、殺蟲劑等物品隨意放,幼兒經常發生誤飲、誤食的現象。因此在家庭中開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升家長安全意識和認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與協助。
幼兒園可以通過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同時還可以向家長發放"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問卷表,請家長如實填寫幼兒在家的自我保護情況,從家長反饋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幼兒園定期在家園聯系欄上張貼有關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小常識,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為了讓幼兒親自實踐"遇到危險時怎么辦?"幼兒園在親子活動中,還應多設計一些讓幼兒和家長一塊玩的安全小游戲,這樣既讓幼兒感受與家人游玩的快樂,還會使幼兒懂得簡單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如針對幼兒流鼻血,向家長、幼兒演示正確的處理方法:先把頭向后仰,用干凈的軟紙或藥棉堵住鼻孔,再用冷水敷腦門,安靜待一會,不要亂動等等。這樣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勵家長加強幼兒安全實踐,強化幼兒安全行為幼兒在幼兒園所習得和形成的安全行為,如果家長經常幫助幼兒實踐,則有助于幼兒建立穩固的動力定向,進而逐步形成習慣。例如在"安全食品多吃,垃圾食品少吃"安全教學活動后,可以利用"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傳遞這一安全信息,同時,也期望家長以身作則多吃安全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對幼兒的適宜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
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可以引導幼兒看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安全標志,如:紅色的標志是禁止,黃色的標志是警告,標志上的圖案是什么意思,禁止警告人們什么。同時,家長提醒幼兒一定要注意按標志要求去做,以免發生危險。還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潔廁靈等對孩子能夠造成傷害的物品,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它的危害性。不是飲料的液體千萬不要放在飲料瓶子里,以免被孩子誤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總之,幼兒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幼兒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確保每位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